子云亭畔寒三友
唐代诗人刘禹锡《陋室铭》中“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”的名句,让子云亭名传千古,成为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敬仰之地。
原来的子云亭早已损毁,现在屹立在西山凤凰嘴顶端的子云亭,是上个世纪,八十年代在原址上新建的。子云亭高二十一米,其阁上重亭,飞檐凌空。左右后三面凌空,下临悬崖。给人的感觉,真是气势磅礴,挺拔而雄奇。
两层阁上之上,有亭两层,上层书有“子云亭”三个行草大字,就是相隔五百米,也能清楚看见。字迹苍劲典雅,行云流水。苍犹如凤凰之嘴,行有如涪江之水。
历代为子云亭泼墨挥毫的文人雅士数不胜数。明代苏明旺的《游西山》有“远骑西山访隐论,洞门深锁鸟声频。采芝何处未归得,满院落花空自责。”明代尹衮的《游西山》“昨日东山今日西,西山遥望北山齐。仙云台殿归尘土,岩石犹存姓字题。”清代的文筱农有《左绵竹枝词》“有谁提笔怕题糕?载酒邀游意自豪。偶向西山深处去?子云亭上共登高。”清代西蜀才子李调元更有长诗《西山观砚石壁所刻扬子云真像歌》“…今过西山读书处,令我流连不能去。拜罢云祠宿鸟吟,似诉长歌明我心。…”
由此可见西汉文学家、哲学家、语言家扬雄,扬子云在文人墨客心中的地位了。从古先贤的留字看来,很少有对西山景致的描述。子云亭肯定不是以前的子云亭,似乎西山也不是以前的西山。上世纪八十年重建子云亭后,西山变了,变得更美了。
子云亭前,有一条三十来米的长廊。长廊中间除每年秋天的菊展之外,平时摆放的都是时令花卉。长廊两边各有四个方形灯箱,灯箱两侧镶有杨雄飘逸的镂空雕像,灯柱之间有供游人休息的长椅。坐在长椅上,前后左右均是时令花卉。围绕着子云亭的林间小径,左右后就都有石阶与子云亭相连。
从子云亭后的石阶缓步而下,就到了环绕子云亭的小径之上。前面是深渊悬崖,无路可走通,崖上长满了松柏。大雪节气都已经过了,松青青地,翠翠地站在那儿。松,作为岁寒三友的大哥,苍然傲立,坚毅而挺拔,似乎是子云亭的守护神。
围绕子云亭左右的小径,靠子云亭一侧以竹为主。一丛一丛,碧绿碧绿的,应该是箭竹。透过松柏树梢的间歇,还可以看见下边一笼一笼的慈竹、楠竹。竹,岁寒三友的老二,成就了子云亭的一道风景线。青青翠竹,就算旱涝贫瘠,也是不屈不饶的节节生长。不知是偶合呢,还是故意,这正暗合了杨雄的人生,竹之气节。
子云亭前一百多米,就是梅岭。岁寒三友的老三,梅,傲气十足的立在寒风中。现在,她正含苞待放,花咕嘟大致已有绿豆大小了。看来,到了数九寒天,就会盛开。
松之坚毅,竹之气节,梅之傲气。这岁寒三友聚在子云亭旁边,成了子云亭的羽翼与衬托,为子云亭增添几分不凡的气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