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兔胭脂马
编辑荐:唐蕃古道,胭脂湖畔,聆听貂蝉赤兔的美丽神话;胭脂三川,烽火台前,俯瞰康泰安乐的故土芳华。
《三国演义》里面,关羽身长九尺,红面长髯,手提青龙偃月刀,跨坐赤兔胭脂马,尽显威武霸气之风。不只是三国演义,在后世的评书和戏曲中,似乎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已经成为了关羽的标配。
据《康乐县志》载:相传,胭脂川原名喇嘛川。蒲家山根有一眼清泉,因泉旺水深,人们叫黑眼泉。一日,晴空万里,轰隆一声巨响,地动山摇,从泉眼里钻出一条小白龙,抬头吸了太阳的光辉,低头喝了泉里的清水,在烟雾缭绕中摇身一变成一条赤色马驹,嘀溜溜,长啸三声,钻进深山老林,长成一匹高头大马,有诗曰:"奔腾千里荡尘埃,渡水登山紫雾开;掣断丝缰摇玉簪,火龙飞下九天来"。此马有个瞎毛病,见马就咬,见人就踢,人畜屡遭伤害。狄道州组织"马鹞子"捕捉,根本无法靠近;下令猎手用弓箭射杀,箭头像碰在铁石上,无损一根马毛。州官无奈贴出告示,有谁降服烈马,官居七品,赏银千两,子孙三代不纳银粮。告示贴出了七七四十九天,无人敢揭。
巴马峪垴子有座石崖叫貂崖,崖有一洞,洞中有位出家修行的姑娘叫貂蝉。一天,一农妇上山打柴,脚被柴茬戳伤,血流不止。貂蝉闻声出洞,拔了一把草,双手拧出几滴绿水,滴在伤口上立即血至伤愈。貂蝉问,你打柴哪丈夫来?农妇含着泪花,把丈夫被烈马踢伤致死的事讲了一遍,还说州官贴出降马告示没有人敢揭。貂蝉想,道家以惩恶扬善为本,何不为民除害。次日,貂蝉梳妆后下山进城,伸手撕下西城门告示,被看守兵卒带到州府,州官轻蔑的问道:"你能降伏烈马?"貂蝉说;"不能降敢揭告示!"州官又问"要多少人协助?"貂蝉回答:"只我一人就行。"貂蝉来到喇嘛川,路断人稀炊烟少,一派萧条景象。
寻思间滴溜溜一声长啸,从林中奔出一匹红鬃烈马,向貂蝉直奔过来,她心不惊肉不跳,迎上去额上拍了一巴掌,喝道:"你这畜生,主人驾到,还敢逞狂。"烈马凶焰突敛,百般驯服。貂蝉纵身上马,双腿一夹,四十里喇嘛川一碗饭功夫就跑了个来回。貂蝉下马称赞,好一匹胭脂马!她找来一副马鞍,踩在一块石头上扳鞍上马,告别乡亲,出虎狼关进狄道城,州官见降了烈马十分高兴,视貂蝉为侠女,以上宾对待。当时是东汉末年,董卓专权。董卓系陇上狄道人,州官为讨好董卓,将貂蝉连同胭脂马一并送往京城,后来被转赠给了他的义子吕布,吕布死后落到了曹操处。后来,曹操为了留下关羽,将此马送给了关羽,关羽骑着赤兔马纵横疆场数年。打那时起,喇嘛川因出了胭脂马改名胭脂川。
康乐县原属狄道(临洮县)西乡,该县胭脂镇庄头村有个叫吊地湾的自然社,相传是貂蝉的故乡,由于“貂”字比较难写,后来逐渐演变成了“吊”字。貂蝉原姓任,名红昌,至今庄头村仍有一些任姓群众,据传是貂蝉的族人后裔。胭脂镇与临洮县接壤的巴马峪垴子有座石崖叫貂崖,相传是貂蝉出家修行的貂崖洞。以前,在胭脂镇还能见到赤兔胭脂马饮水的吆马湾、饮马泉,貂蝉骑着胭脂马离开中原的上马石、拴马树等蛛丝马迹。在马集村与杨家沟村接壤的山腰,有座以前称喇嘛庙,后来为常安寺的古刹,供奉着色赤如炭火、奔腾如玉兔的胭脂马塑像,在香烟缭绕中扬蹄疾走,威武雄壮。点点滴滴,蛛丝马迹,诉说着《三国志》里千古绝唱“马骑赤兔行千里、刀偃青龙过五关”的故事。
在康乐县城滨河文化广场伫立着栩栩如生、虎背熊腰、目光如炬、昂首奋蹄的胭脂赤兔马雕塑。碑文曰:康乐古称胭脂三川,因产良驹胭脂赤兔马而得名。胭脂马毛色纯正、体格高大、马头清秀、胸肌丰满、肩高腰平、四肢健壮,且神态雄健、性灵机敏、挽乘俱佳。秦、汉时,胭脂马已久负盛名,属首选战马。史传,东汉末年,胭脂川猎人捕获一赤色烈马,人称胭脂马,献于刺史董卓,卓赠吕布,几经辗转,后归关羽。时人称此马:“浑身赤如火炭,通体无杂毛,体长一丈,高八尺,嘶喊咆哮,有腾空入海之状,日行千里,渡水登山,如履平地”。有诗赞道:“奔腾千里荡尘埃,渡水登山紫雾开;掣断丝缰摇玉簪,火龙飞下九天来”。
唐蕃古道,胭脂湖畔,聆听貂蝉赤兔的美丽神话;胭脂三川,烽火台前,俯瞰康泰安乐的故土芳华。历代康乐儿女,笃定前行、披荆斩棘,以赤兔胭脂马奋勇拼搏之精神,将一穷二白之旧康乐,建设成美丽富裕之新康乐,开启了富民强县的新征程,谱写了康乐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