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

首页 > 故事大全 > 情感故事 > 梦回老家

梦回老家

推荐人:网友推荐 来源: 网友分享 时间: 2022-11-08 13:12 阅读:

时光无言,岁月无声。闲下来仔细想想,时间过得真快啊,一年又要过完了,转眼间,我退休10年了!

实验高中易地建设,我们迁徙到新校区安置房已经有3年多了。偶尔帮助接孙女放学外,就在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生活小事,几乎在每天早晨(或晚上)上网浏览喜欢的网站,或打开音乐播放器听听流行歌曲,当然,有时也听些老歌,还有样榜戏,还想起一些过往的事情、风云人物…几乎每天傍晚,都在小区(或到运动场上)散步,如遇到旧友故交就与之聊天、调侃。反正每天从早晨 6点多钟起床,吃完早餐,我随心所欲的一天生活开始了。

从2020年12月中旬开始,我被聘请到“监利市实验高中老校区兴办城区初级中学建设指挥部”,帮助协调实验高中老校区拆迁安置工作,因为这个项目是列入监利市政府2021年十大民生项目之一的工程,略有一点事情可做外,但在实际生活中,基本上还是和原来一样的,率性而为,随心所欲地做我愿做的事,说我想说的话,见我愿见的人。处理拆迁中的琐琐碎碎事情,也得心应手,领导和同事们都很赞赏,精神振奋,心情非常愉悦,把平凡的日子过得潇洒,十分的有滋有味。

但在变老的路上,怀旧的情结,思乡的情怀,总是挥之不去,最近经常在睡梦中,回到了老家。思乡的夜晚我总不愿醒来,在梦中,总觉得老家越来越远,远得不能回去,还觉得老家越来越近,近得在梦里,近得在心里,经常回老家。

我的老家在白艳湖畔南岸,有一个古老的渡口,名叫小晒口,这是我生的地方。现域名称:汴河镇郑拐村一组。北座白艳湖,南面叫黄家棚,西侧叫谢家窑,东边较远处才名叫郑拐,在洪线堤一拐弯处,有许多郑姓人家。我听老人讲,在解放初期成立互助组合作社时名叫“大同一社”(【注】:最近,我得到原任郑拐小学校长范昆山老师的考证认定)。后更名为“郑拐大队”,改革开放时期,再次更名称之为:郑拐村。好多村子在2017年监利合村并组,都更改了名称,但郑拐村还是郑拐村没有更改。我的青少年时代就在这里度过的,郑拐这一方水土给我留下太多太多的难以忘怀的记忆。

在梦中,我来到熟悉的老屋,和儿时的伙伴在门前河里“打泡球”、“啄咪机”。清澈的河中,我看见了小鱼游走着,我们在河边戏水,嘻笑颜开。童年小伙伴的身影在我的梦里,在我的心里。

在梦中,看见我父亲、母亲在门前池塘干鱼。母亲在手摇水车前转动把手“踏水”,父亲在池塘里捉鱼。我看到鱼露出水面来了, 各种鱼,好多好多,大大小小的,在鱼塘里活蹦乱跳,我也脱衣服,卷起裤子,跳下去抓鱼。我按住了一条大黑,双手使劲捏紧鱼颈,黑鱼猛地一翘尾巴,从我手中滑溜掉到了水里,溅得我满脸和衣服上都是泥水。父母勤劳的身影在我梦里,在我心里。

在梦中,我在郑拐大队任“赤脚医生”(现在称乡村医生),我背着小药箱,打着黄色的油布雨伞,在风雨中,摇摇晃晃,走在泥泞的田梗路上,到8组去为两个行动不便的患者打针。一个是身患小儿麻痹症的小孩,每3天打一针,一个患肺结核卧床难起的中年女病人,每天肌肉注射一次链霉素。这两个患者,在近一年的时间里,我几乎是风雨无阻,天天去为他(她)们打针。他(她)们无助的眼神,和感激的言语,在我梦里,在我心里。

“陈医生,救命啊”!每次我从2组龚家台经过时,耳际仿佛听到这撕声裂肺的呼喊声。70多岁的龚爹患前列腺等疾病,因小便排出困难,膀胱充盈,被尿活活地胀死了。在当时缺导尿管,我跟他讲明要怎么做才能把尿排出来,再三建议要求他们赶快转院治疗, 龚爹直到尿憋死,都没有送去医院,主要是老人怕丑,觉得丢人,痛死也不肯去医院。龚爹惨痛呼号的声音频闪在我耳畔,强烈的震撼着我,在我梦里,在我心里。

在梦中,还有哪坑坑洼洼,弯弯曲曲的小路,是我上小学时的必经之路。从老屋出门往东行走,走过第一座小木桥,再穿过T字状的墩台,就是一段很长很长荒芜人烟的寡路,离土窑不远处的路旁有2个坟茔,联想吓人的传说,感觉很恐惧,突然有鸟飞蛙叫或老鼠出没发出响声,会毛发耸立,甚至吓出冷汗来,每次我一个人经过这里,都很害怕,每次自己在心里默默地念着不怕,壮着胆子,快步穿越这段寡路就到了房屋稠密的夏婆潭(现在的郑拐村三组),爬过只有几块烂木板的第二道木桥,拐弯走完三组,即见一公屋,郑拐小学到了(现在的小学已几易其址)。我坐在一大间屋里,屋里有一至五年级同学。其它年级同学在做作业,杨老师在给我们三年级讲课(杨宜保老师,既是班主任,也是语文、数学、音乐老师),教我们演三句半的节目,我饰演的角色是民兵,用门板搭建的舞台,我仍然历历在目。杨老师剃西装头发,白净的脸庞,和蔼可亲,谆谆教导我们的模样仍然十分清晰。杨老师在我梦里,师恩长存我心里。

从梦中醒来,回首郑拐村的历史,过去的湖村僻壤,全是泥巴路,现在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。乡村振兴的政策,带来了村容村貌的巨大变化,一排排楼房,错落有致,绿树环绕,整洁卫生。贯穿郑拐村的兰周路、丰收河路、沙螺干渠、洪线堤……,乡村公路四通八达,交通十分便利;过去的水窝子,现在已变成了稳产高产的粮仓;村级医保便民服务室设施配套,能满足乡亲们日常诊疗之需。新农合、扶贫政策惠及到每一个村、每一个人。几十年前在这里刨食为温饱而奔波的乡亲们,在党的惠农政策扶持下,已脱贫致富,如今处处是一派生机勃勃,欣欣向荣的景像……正如一首老歌:“《双脚踏上幸福路》,越走心越甜,越走路越宽” 。

所有这一切都在我梦里,在我心里。

(2022年11月6日)

赞助推荐